國內食品包裝機械行業未來的思考
隨著我國商品經濟的繁榮和人民?;钏降奶岣?,食品包裝機械包裝技術的前景十分樂觀。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食品和藥品質量和安全的監督力度,對食品的生產加工包裝技術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批食品生產企業先后投入資金進行包裝設備的技術改造和生產技術的創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國食品行業的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盡管我國食品包裝機械包裝技術的水平有了提高,但是我國的食品包裝機械包裝技術與發達園家的相比在競爭中還是明顯處于弱勢。我國包裝機械行業30%左右的企業存在低水平的重復建沒。以單機為主,科技含量和自動化程度低,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方面應用較少,滿足不了我國當前食品企業發展的要求。一些食品企業為了技術改造,不得不花費大量的資金從國外引進一些技術先進的、生產效率高、包裝精度高的成套食品包裝生產線,導致很大一部分國內的市場份額被國外品牌所囊括。這種狀況不但浪費了有限的資金、人力等重要資源,還造成了包裝機械市場的無序混亂,阻礙了行業的健康發展,制約了我國中小食品企業包裝機械的升級換代和包裝技術的創新。
“近8年來,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制造業的發展一直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產品銷售收入等各項指標直線上升,每年以平均18%的速度增長。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雖然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制造行業仍然保持了逆勢上揚的態勢?!敝袊称泛桶b機械工業協會理事長李樹君日前在浙江溫州市召開的第四屆理事會第四次年會上發言時表示。但他也指出,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制造業仍需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以滿足我國快速發展的食品工業的需要。我國的食品包裝機械發展空間依然廣闊,食品包裝機械包裝技術的水平有待迫切開發的需要。
國產食品包裝機械與國際的主要差距
1.生產效率低、能耗高、穩定性和可靠性差,產品造型落后、外觀粗糙,基礎件和配套件壽命低,國產的汽動件和電器元件質量差。
2.控制技術應用得少。比如遠距離遙控技術、步進電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等。專家指出,世界上德國、意大利、美國和日本的包裝機械水平處于主要地位。其中,在美國成型、充填、封口三種機械設備的技術更新很快。如美國液體灌裝設備公司(EJF)生產的液體灌裝機,一臺設備可以實現重力灌裝、壓力灌裝以及正壓移動泵式灌裝。就是說,任何黏度的液體,只要通過微機控制來改變灌裝方式就可以實現。
外國包裝機械的發展現狀
德國的包裝機械在計量、制造、技術性能方面均屬佼佼者。該國生產的啤酒、飲料灌裝成套設備生產速度快、自動化程度高、可靠性好。主要體現在:工藝流程的自動化、生產效率高,滿足了交貨期短和降低工藝流程成本的要求;設備具有更高的柔性和靈活性。主要體現在生產的靈活性、構造的靈活性和供貨的靈活性,以適應產品更新換代的需要;利用計算機和仿真技術提供成套設備,故障率低,可以進行遠程診斷服務;對環境污染少,主要包括噪音、粉塵和廢棄物的污染。
意大利生產的包裝機械中,40%是食品包裝機械,如糖果包裝機、茶葉包裝機、灌裝機等。產品的特點是外觀考究、性能優良、價格便宜。意大利包裝機械行業的主要優勢就在于可以按照用戶的要求進行設計和生產,并能保證很好地完成設計、生產、試驗,實現監督、檢驗、組裝、調整和用戶需求分析等。
日本的食品包裝機械,雖然以中小單機為主,但設備體積小、精度高,易于安裝,操作方便,自動化程度也較高。
未來的制造業將呈現出的特點
隨著世界科技的發展,發達國家已經把核能技術、微電子技術、激光技術、生物技術和系統工程融入了傳統的機械制造技術中。新的合金材料、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等新材料也得到了推廣應用,食品包裝機械的集成化、智能化、網絡化、柔性化將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未來的制造業將呈現出以下特點:
1.生產規模。小批量少品種、大批量多品種、變批量;
2.資源配置。勞動密集型、設備密集型、信息密集型、知識密集型;
3.生產方式。手工機械化、單機自動化、剛性流水自動線、柔性自動線、智能自動線;
4.工藝方法。重視加工前后處理、重視工藝裝備,使制造技術成為集工藝方法、工藝裝備、工藝材料為一體的成套技術;
5.過程控制。把對物流、檢驗、包裝、儲存過程的控制作為制造技術的組成部分;
6.建立產品循環系統。設計生產準備加工制造銷售維修回收利用,整個過程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包裝機械行業面對市場的需求和如何趕上甚至超越發達國家的食品包裝機械,及如何加入自主創新的步伐,力爭在短時間內開發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先進水平的產品,是擺在我國食品包裝機械企業面前的緊迫任務。
包裝和食品機械行業面臨的問題
1.研發經費少,技術力量薄弱。全國研發經費只占企業銷售收入的0.2%一0.3%,研發人員占從業人員的3.3%一4%,有些企業主要是測繪仿制國內外同類產品,沒有自己的研發力量,研究投入少,只靠低價競爭。
2.低水平重復太多,產品技術含量低,制造工藝簡單,加工設備精度要求不高,多數企業靠這種產品起步,一部分企業靠低水平產品積累資金和經驗,向中高檔產品靠近,一部分企業則停滯不前,小富即可。
3.行業科技力量不足。行業不大,雖然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及科研院所共有130多個,應該說力量不弱。但目前情況是研究院所忙于創收保飯碗,有的形同一個工廠,只忙于生產及銷售,有的想搞研究又沒有經費,有的有技術但找不到中間實驗用戶,生產企業又不愿出錢冒風險,以至于產、學、研脫節,本來就不強的技術力量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相對來說廣東省產學研結合方面走在前沿,廣東精威智能機器有限公司歷來有與科研院校合作的傳統,2011年,該公司就以組合秤“多種物料配方混合下料”獲得廣東省科技部頒發的“產、學、研”科技項目結合獎,在組合秤領域影響很大。通過“多種物料混合下料”的產學研結合,精威在混料這一領域占有較高市場占有率。
4.國際貿易人員匱乏。首先表現在國內沒有一家本行業專業進出口公司,現在3億多美元出口大都是企業自己做的,一切就緒后找到有出口權的公司下單。還有一些是進出口公司與食品包裝機械的客戶銜接不夠,稀里糊涂就接單,回國后再詢價。其次是企業不懂進出口業務,年出口300萬美元的企業甚至沒有一個熟悉專業外語(包括口語)人才,對國際行情不了解。報價方面只信守“國內售價加30%出口”,甚至出現報價過